2009年9月3日星期四

我們經常在企業的業績報告中看到EBITDA,其實EBITDA是甚麼呢?

EBITDA的概念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指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商譽)前的盈利,是市場上一種常用的利潤衡量指標,目的是為了讓投資者知道該公司在未受稅項、融資等因素影響下的真正盈利能力情況。

EBITDA的優點
由於EBITDA並未計算非營運開支及非現金流開支,只是純粹體現一間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這個數字不受任何財務決策及融資安排所影響,那麼即使不同行業之間的公司亦能夠進行比較,讓投資者可以簡單直接地運用EBITDA來判斷公司之間盈利能力的高低。

EBITDA的缺點1. 忽略現金流
EBITDA忽略了營運資金的變化,沒有把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也一併考慮,而且還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現金流項目,例如資本性開支等等,因此,EBITDA實際上是誇大了現金流量。即使某公司的EBITDA能夠做到盈虧平衡,但也未必能夠產生足夠的現金支付經營活動所必須的資本性開支。

2. 不真實的利息償付率
EBITDA很容易可以使某公司看上去有足夠的償還負債及利息能力,由於EBITDA的計算,是將折舊和攤銷費用補回到營業利潤當中,所以EBITDA一定會高過公司所需要償還的負債及利息。但事實上,即使折舊和攤銷費用不是現金流項目,但設備最終會亦會耗損和毀壞,公司仍需要增加資金重新購置或對設備進行升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