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星期二

HK DJ scolding a girl

香港DJ 恨骂无知16岁小女孩,骂得对

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

有家教還是無理取鬧

刻意抹黑可構成誹謗
在店舖等私人地方拍攝店員或店內情況,再將片段上載至互聯網,究竟是否屬於犯法?法律界人士表示,要視乎拍攝及發布目的是否有合理辯解,以及合法權限,如純為報復或刻意抹黑歪曲,則有機會構成侵犯私隱或誹謗,對方可循民事追究。

店舖有權禁止攝錄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商舖屬私人地方,如本身有明文規定嚴禁拍攝,店方有權阻止任何人在店內攝錄,除非拍攝目的有合理辯解及合法權限,便可凌駕在店舖的明文規定之上,例如店內正發生罪行,拍攝目的是要保留證據,或警方要在店內執法,需要拍攝作搜證之用等。

不過,如拍攝目的出於惡意或報復,並將店員的姓名、身份及工作地點等資料在網上公開,做法則不恰當。陸偉雄說:「例如連鎖店嘅貨品價格每店不同,亦不能斷定店舖呃人。因為價格不同,可能真係手民之誤呢?」他認為顧客如認為受騙,可報警或向消委會投訴,否則「一時火遮眼」將片段上網,店方及店員有權循民事起訴誹謗和侵犯私隱。

至於在公眾地方拍攝及發布則不構成犯法,除非拍攝及發布動機有刑事成分或構成滋擾,例如「跟住個靚女係咁影,靚女去邊跟到去邊」,就可能會被警方起訴游蕩罪。

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哪個防毒比較好

網上找來的一段好文章 :

一、卡巴斯基 (Kaspersky) 就好像『西毒』,兇猛強悍,神功蓋世,對敵決不留情,出手狠辣,招招奪命,絕少失手,不愧為一代梟雄,但畢竟練的不是純正內功,容易走火入魔,導致系統出問題。

二、麥咖啡 (Mcafee) 就像『東邪』,玉樹臨風,俊朗瀟灑,對敵招式繁多,機關重重,殺伐決斷從不遲疑,為江湖第一機智聰明之人,但因其心機太深,令人難以掌握。

三、諾頓 (Norton) 就像『南帝』,雍容華貴,穩沉厚重,胸懷博大,練的是純正內功,靠的是教化感人,對敵有慈悲心腸,一般採取隔離教化,使其不再作惡,很少殺人,稱的上是一代宗師,但因其過於敦厚,不僅自己活的累,別人也為他感到累。

四、NOD32 就想『北丐』,來無影去無蹤,瀟瀟灑灑,笑傲江湖,對敵用的是逍遙游和打狗棍法,江湖上少有對手,但因其過於輕浮,難免誤事。

五、國產的就像全真七子 一起上還湊合。

2009年9月6日星期日

最高層

老爹老媽

2009年9月4日星期五

夾大檔案的Email

在這時候有幾個做法,
1. msn傳檔 (或skype傳檔等IM的方式)
2. 透過 gmail 傳檔(其實是利用 gmail 寄信的方式, 但因為雙方都用 gmail, 速度可以快很多)
3. 透過 web 寄存檔案的方式, 例如 badongo (http://www.badongo.com/)
4. 透過這篇文章介紹的 filemail 服務
5. 透過 ftp, http 等方式(但必須自有主機才行, 門檻較高, 而且速度也不見得快)

這次介紹的 filemail 其實和 badongo 相當類似, 只是更直接, 由它的 domain name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是用來寄 file 的 mail. 但其實就是檔案透過 web 寄存的方式, 只是他有更多的管理條件, 而且有蠻方便的 zip 全部下載的方式, 也相當貼心.

上傳是透過 flash 的方式, 可以支援多檔同時上傳, 另外可以設定密碼(需付費), 設定允許下載次數(free 最多20次), 設定有效日數(free最多3日).

並可以於上傳時, 同時寄送 email 給收件人(仍是帶連結回到 web 進行下載的方式), 下載介面可以 preview 圖片檔, 並可以利用 zip 方式將所有檔案壓縮後以一個檔案的方式下載.

雖然說 free 有些限制, 不過上傳下載速度都還不錯, 而且 free 就有 2gb 可以用, 真的還蠻方便的, 若有傳檔的需求, 臨時又沒有其他好方式, 可以利用這個方法來協助傳檔哦!

linking of filemail

東宮西宮八之西九龍珠 (捱鬧的當奴)

2009年9月3日星期四

我們經常在企業的業績報告中看到EBITDA,其實EBITDA是甚麼呢?

EBITDA的概念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指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商譽)前的盈利,是市場上一種常用的利潤衡量指標,目的是為了讓投資者知道該公司在未受稅項、融資等因素影響下的真正盈利能力情況。

EBITDA的優點
由於EBITDA並未計算非營運開支及非現金流開支,只是純粹體現一間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這個數字不受任何財務決策及融資安排所影響,那麼即使不同行業之間的公司亦能夠進行比較,讓投資者可以簡單直接地運用EBITDA來判斷公司之間盈利能力的高低。

EBITDA的缺點1. 忽略現金流
EBITDA忽略了營運資金的變化,沒有把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也一併考慮,而且還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現金流項目,例如資本性開支等等,因此,EBITDA實際上是誇大了現金流量。即使某公司的EBITDA能夠做到盈虧平衡,但也未必能夠產生足夠的現金支付經營活動所必須的資本性開支。

2. 不真實的利息償付率
EBITDA很容易可以使某公司看上去有足夠的償還負債及利息能力,由於EBITDA的計算,是將折舊和攤銷費用補回到營業利潤當中,所以EBITDA一定會高過公司所需要償還的負債及利息。但事實上,即使折舊和攤銷費用不是現金流項目,但設備最終會亦會耗損和毀壞,公司仍需要增加資金重新購置或對設備進行升級。

網上不法之徒瞄准網絡新趨勢,對Facebook、Twitter 等流行社交網站發動攻擊,試圖欺詐和盜取用戶的個人資料。

F-Secure 保安應變實驗室最近證實了針對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網站的不法行為。受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的網站是Cyxymu開設的戶口,Cyxymu是一名支持格魯吉亞的博客,是次攻擊導致數以百萬名 Facebook 和 Twitter 用戶上星期五受到影響,部分用戶甚至無法登入網站。

F-Secure 首席研究總監 Mikko Hyppönen 表示: 「 雖然這次攻擊只是針對某一名用戶,但卻影響到整個網上社群。我們很難判斷這次事件的幕後黑手,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能接入龐大的頻寬。」

Facebook 提供一個建立網上人際關係的平台,用戶通訊基於互相信任。每當用戶在 Facebook 收取朋友發送的信息,往往較收取匿名電郵或垃圾電郵投發更大信任。正正基於這種互信的因素,擁有2.5億名用戶的 Facebook 便成了匪徒的攻擊目標。黑客利用用戶錯信對方的機會,盜取重要的個人資料和進行商業欺詐,從中取利。

F-Secure 保安顧問 Sean Sullivan 稱:「過於簡單的密碼讓黑客有機可乘,其攻擊目的是要獲取用戶名單、聯絡資料及其他信息,然後賣給垃圾郵件商或進行針對性的攻擊以賺取利 益。」

如果電郵密碼與 Facebook 帳戶密碼相同,用戶面臨的保安危機便越大。因為黑客可容易更改用戶的網上密碼,獲取銀行帳戶資料以及預先設定的保安問題答案,黑客可直接在 Facebook 上找到保安問題常用的答案,例如名稱、住址及寵物名稱等等。

Sullivan 建議:「由於 Facebook 用戶名包含電郵地址,用戶有必要分別設定電郵密碼和社交網站密碼。另外,另一有效方法是建立不同電郵帳戶,如主要電郵、商業電郵、社交網站電郵等。」

今年,Facebook 出現一系列虛假信息,以「朋友」身份索取經濟支援。 Facebook 用戶需謹慎處理,即使信息來自親友,都需確認身份後才做出決定。

Sullivan 補充:「社交網站本身在保安方面亦有優勝之處。傳統的惡意電郵會持續數年,而 Facebook 智能的特性讓用戶可以迅速留意最新的保安危機。社交網站有利於迅速傳播保安信息,並且快速自我修補保安漏洞。」

安全使用社交網站貼士

經常為電郵和社交網站帳戶設定不同的密碼。
如發現針對Facebook 的保安問題,將有關資料將貼於網頁,讓社群可採取保安措施。
小心選擇朋友,最好有保安專家作為朋友
在登入Facebook 時,連結至 F-Secure 網站獲取最新的保安資訊。

行為金融學

在金融市場上,人們喜歡把一眾專業知識較少的投資者稱為「羊群」,因為他們會像羊一般毫不思索地跟隨別人買入或賣出股票。其實這個講法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一樣可以在專業投資者身上找到羊群效應。

根據IMF在2008年一份有關金融從業員羊群行為的研究,該研究在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進行,以模擬金融市場的環境作平台,邀請了三十二位倫敦不同金融機構任職的從業人員參與。整個實驗研究的設計主要分為二大階段,開始時每位參與的金融從業人員將被告知他們所得的指令都是一樣的,每階段都對參與者發放模擬的私下訊息,以預設的條件運作模式讓參與者作出決定,每人均可參與在每階段各七個回合及平均三十六次的買賣決定,完成二階段共十四個回合的活動後,每位參與者則須填寫問卷以交代自己所採用的策略,以及對其他參與者所採用的策略的看法。

衝擊有效市場學說
該實驗與以往類似的模擬金融市場買賣實驗研究的主要分別,在於應用了訊息不確定性的因素,第一階段的活動讓參與者主要憑所獲得的私下訊息而作買賣決定,第二階段的私下訊息可靠性較第二階段為低,令訊息不確定性提高。該研究最後比較參與者在二階段的行為表現,結果發現在首階段當愈多參與者有同一傾向時(即同時出買盤或賣盤),便會出現最多21.9%的羊群行為;第二階段的結果更為明顯,由於存在不確定因素,當愈多參與者有同一傾向時,羊群行為更高達 40.4%,即這些投資者不再依賴私下訊息而作買賣的決定,反而傾向模仿其他投資者的行為而進行買賣。此研究結果更可證明,羊群效應並不是非專業投資者的專利。

事實上,羊群效應是行為金融學的其中一個重要概念,那麼,什麼是行為金融學呢?

傳統金融學中的有效市場學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仍是居於主導地位的學說,該學說認為市場是有效的,有關股票的資訊都會反映在股價上,因此,投資者都不可能在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

然而,金融市場出現了愈來愈多現象都無法用傳統的金融理論貼切地解釋,因此,行為金融學繼而出現了,並從八十年代開始,成為行為理論與金融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與理論體系──它既分析人們的心理、行為及情緒,對其金融決策、金融產品的價格及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也是心理學與金融學結合的研究成果。

報章雜誌的金融版每天總有着一些金融市場走勢及股票動態的分析,最常採用的都是一些基於理性分析的工具,然而,股價走勢一般都是受市場基本因素、技術走勢、資金流向和人性行為等方面所影響,其中人性行為的影響力極為重要,因此,在市場上往往看到的是好公司股價不一定攀升,相反質素差的公司,其股價都可衍生出泡沫。

由於投資本身是利益遊戲,按理性角度分析,應該不會有人無私地分享內幕消息,更不可能在報章上輕易看到,但人們往往對一些所謂小道消息總有過度反應,尤其當有人在市場上牽頭造勢時,市場便會因為投資者跟風的行為而變得波動。

根據investopedia網站所述,行為金融學可以分為八個基本概念。

一、錨定理論(Anchoring)

人們在作出判斷時,通常會從某些初始值開始,然後相對該初始值進行調整。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會從一個最初值(或經過調整的)出發來進行估計得出結果;然而,這種調整常常是不夠充分的,不同的初始值將導致不同的估計結果,形成這種判斷的偏差即謂錨定理論。

二、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

即心理上的收支平衡賬戶,人們在某些無法精細計算其收入與支出的情況下,將憑心理上所覺所悟來衡量收支平衡的。在衡量投資收益時,人們也會因為以過往的主觀經驗而把某些投資視為安全,即低風險的,因而並不要求這些投資能帶來高收益;同時,他們又把另外一些投資視為高風險的,因而期待能得到高收益。

三、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 Bias)

代表性是大腦用來對事物迅速進行分類的一種工具,大腦會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來假定一些事物和過往具備某些相似特點的事物或同樣的事物相同,但在實際中這些依據或事物可能卻與現實的條件或因素相差很遠。當然,它也是一種導致投資者對以往訊息反應過度依賴的途經。

四、賭博行為與投機(Gambler' s Fallacy)

賭博遍及世界各種文化中,是人類基本特性的體現。賭博是一種在不確定性下的高風險的博弈,這種行為必須既接受較強風險厭惡偏好,又接受較弱風險厭惡偏好下的行為。賭徒在某種程度上對其賭博的可能結果有相當理性的預期,當然,還有其他感覺推動了其實際行為。在股票上,對上漲高度情緒化的投資者在進行預測時,將有一個近似於賭徒的心態。

五、羊群效應(Herd Behavior)

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資訊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的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投資中羊群效應的表現,是受其他投資者採取某種投資策略的影響,而採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因此,發生極端反應的一種市場行為,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互相模仿,是導致市場整體供求劇烈波動的內在原因。

六、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在普遍投資者中,過於自信的傾向是相當明顯的,過度自信表現為投資者對自身經驗預測能力和認知的過高估計,市場往往會出現與一般投資者,甚至專業分析員的判斷相對現象,甚至有時在情況明顯變化時,投資者仍傾向於堅持自己原來相信的判斷。

七、過度反應及可獲得性偏差(Overreaction and Availability Bias)

根據可獲得性偏差,人們會傾向認為容易想起的,比不容易想起的事更常見,所以他們的決定是會着重於近期容易想起的資訊,而不是最新資訊。另外,很多時投資者會對市場的最新資訊作出過度反應,但往往情況會隨着時間而調整至合理水平。

八、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根據展望理論,損失所帶來的震撼往往會大於賺取同等價值的東西,所以投資者就有一個趨向會長期地持有一些虧本的投資,而很快就會賣掉一些賺錢的投資。

固有模式主宰決定
行為金融學對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心理偏差作系統分析,當投資者面對着市場眾多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時,其心理因素會隨着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人類固有的行為模式會不知不覺地主宰着投資者的行為。

目前,行為金融學所依據的心理學理論架構,主要還是一般行為的研究成果,專門針對投資決策的研究仍然不足。要更多專門從投資行為的角度出發,切實研究投資者在投資狀態下的決策心理,為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提供更直接的心理學研究成果,這一點,需要金融學者與心理學者的密切合作。